■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孙兆
“‘十四五’期间,全国已经就业的残疾人达到了901万,城乡新增残疾人就业累计达到231万,三年行动计划也完成了164.8万的新增残疾人就业,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进入到互联网平台等新形态就业。”中国残联主席程凯在7月22日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经过五年的努力,我国残疾人的保障水平和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残疾人事业发展朝着高质量发展要求和现代化发展目标的方向迈出了坚实步伐。
确保不发生残疾人规模性返贫
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确保不发生残疾人规模性返贫,是“十四五”时期残疾人保障和发展的底线任务。
程凯表示,“十四五”时期,脱贫不稳定、边缘易致贫和突发困难的残疾人家庭,都被纳入国家防返贫监测和帮扶范围,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通过持续实施党员干部帮扶、生活救助、就业帮扶、康复服务、集中和分散托养以及居家服务、家庭无障碍改造和公益慈善组织的帮带等措施和行动,解决或者缓解了许多残疾人家庭的特殊困难和需求。710万脱贫的残疾人不光稳定地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其在“两不愁三保障”、生活稳定等方面也持续得到了帮扶。
“过去五年,中国残联坚持精准再精准的基本方略,建立了一系列的长效机制。”程凯进一步指出,在国家制度推动下,中国残联将农村易返贫致贫的残疾人全部纳入了动态监测和帮扶范围。同时,将农村残疾人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这项工作纳入了上级对地方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考核范围。此外,还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进一步纳入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党员干部帮扶等精准帮扶中,做到发现一户及时纳入一户、及时帮扶一户。充分发挥各级残联组织的优势,建立困难残疾人家庭访视和联系制度,及时掌握困难残疾人家庭“两不愁三保障”“两项补贴”等救助帮扶政策的落实情况,及时听取残疾人家庭的困难和诉求反映。
残疾人教育体系进一步健全
“十四五”期间,在公共服务方面,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已经实现了97%,残疾人基本康复、辅助器具适配服务覆盖率稳定在85%以上,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完成128万户,超额完成110万户的既定任务目标。
“教育是改变残疾人命运,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中国残联副主席、副理事长李东梅在会上表示,“十四五”期间,中国残联通过实施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在保障残疾学生“有学上”的同时,努力让他们“学得好”。
在义务教育阶段,共建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监测系统,“一人一案”做好教育安置,实现入学率97%的目标。实施辅助器具进校园工程,为近10万名残疾学生提供辅助器具适配服务,使他们的生活学习更加安全便利。
针对不同类别残疾学生的教育教学需求,大力推广国家通用手语、盲文;将随班就读低视力学生大字版教材列入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教学用书目录,盲、聋、培智三类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国家课程统编教材在去年已经全部投入使用;研制出版数学等9个学科配套的国家通用手语书籍,发布国家通用手语版国歌、队歌、团歌和国家通用盲文版国歌的语言文字规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让残疾儿童少年走好人生第一步。
加强孤独症儿童教育,国家孤独症儿童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和61个特殊教育改革试验区先后设立;实施孤独症儿童关爱促进行动,全国已建立12个专门的孤独症儿童学校。
同时,积极推动特殊教育向“两头”延伸,《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对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普惠性教育作出系列规定。有条件的地区建立从幼儿园到高中全学段衔接的十五年一贯制特殊教育学校。加快发展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的高中阶段教育,加强残疾人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完善残疾人高等教育政策,每年为上万名残疾学生参加普通高考提供合理便利。目前,在校残疾大学生已超过10万人,近3年,每年有3万余名残疾学生进入高校学习。
“持续加大对残疾学生的保障。”李东梅表示配资炒股平台首选配资,2025年,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提高至每生每年7000元以上。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普遍享受12年免费教育。中央财政彩票公益金助学项目投入近2亿元持续改善中高等特殊教育院校的办学条件。
实倍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